这个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公共卫生预防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的记事本里,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众多面试信息和日程表:
“所有的单位都要考试,而且大部分医院都要求现场递交简历。因为精力、时间和金钱有限,没法做到海投,必须要有倾向和重点。”整个二月,为找一份理想的工作,曹可可下了血本,花去5000多元飞行求职费,都是她积攒的奖学金。
父亲早年病逝,母亲身患残疾,可可家里的经济并不宽裕。为了不让家人担心,她没有向家里要钱。
最近,曹可可越来越发愁,因为想留在大城市的医院或者事业单位,而本专业对口的单位又不多,她投的简历基本是大医院的后勤行政等不限专业的岗位以及疾病控制中心等事业单位。
“这些热门的地方招人少,行政类的岗位不用说,投的人各色各样,自己就没有优势;最为对口的是疾病控制中心,事业单位较为稳定,基本都解决北京户口,竞争更是惨烈。有时候感觉自己学的东西确实挺虚的,找起工作来完全不那么回事。”她说,语气中透着纠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对12所高校的调查表明,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的现象十分突出,目前大约三分之一的毕业生在从事与其所学专业无关的工作,有部分专业的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不到30%,有许多专业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在40%至50%之间。医学专业毕业生中间,目前只有约六分之一从事医疗工作。
其间,并非没有企业向曹可可抛来橄榄枝:家乡岳阳市的一家三甲医院有意向录用她,但是她并没有把家乡当作理想的地方;同时,长沙市望城县某民办医学院也告知她面试通过,但是她也没有接受。“前者工资不高,每月只有3千多元,勉强够生活,不能替家里减轻经济负担;后者是一个县城民办医学院教师岗,名气差,地点也偏,所以都不满意。”
大城市压力太大,回到小城市从心态上接受不了,“高不成低不就”是她心态的最佳写照。“因为三方协议只有一份,签了就不能反悔了,总得找一个最好的,所以之前的就都放弃了。”不想当北漂,把制药公司统统排除在考虑范围之外,曹可可把目标锁定在一家大医院,放弃周末休息,准备着招聘考试。
曹可可认为,卫生医药类毕业生就业会慢慢的难。“就业渠道本身不宽,要么是医院,要么是药厂。虽然部分大医院在不断扩张,需要大量人才,但要求也慢慢变得高。其实,毕业生数量慢慢的变多,博士生已不是稀罕人才了。医院有挑选的余地,自然会挑最好的。”她说。
虽说早已立春,仲景文化广场吹过的风却满载着寒意。河南中医学院的清晨,并不显得喧闹。
骨科专业的硕士毕业生章达扒了两口早饭,便匆匆赶往河南省中医院实习。再过4个月的时间,章达就要告别这个他学习生活了8年的校园,可现在能去哪儿,他没有一点把握。
9公里的路程,16站,是章达这一段时间以来生活的点缀。河南省中医院是中医学院的第二附属医院,如果能留在这里,那是十分好的选择,可章达在这里的身份只是实习生。“应届毕业生想进知名的好医院是非常难的。”章达说,“甚至都得想想除了正常招聘途径之外的方法,比如托托关系。”
对河南省中医院来说,招聘应届毕业生非常谨慎。这家医院今年更想找到的是副高以上的、有三级以上医院工作经历的,甚至要求是学科带头人。
“找到工作并不难,找到好的非常难。”在章达看来,“高不成低不就”不单单是医学院学生求职的毛病,“其他专业不是相同?”章达认为这种想法无可厚非。
在河南省境内,中医学院的一附院和三附院也都是名声在外,但每年能挤破头进去的应届生可谓寥寥。但是,仅仅一个河南中医学院,每年就有3000人需要找到工作。
“很多人都会劝我们,应届毕业生就应该放低姿态。对于知名医院来说,接收大量的应届生不太可能,而且在知名医院未必在中小医院成长得快。”章达说,“道理谁都懂,但真正到了自己头上,还是不太甘心。”
前几天,来自章达老家的周口中心医院来到郑州,招聘40多名医学专业的硕士。这家医院亟须人才的情势溢于言表:“凡属985或211工程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医院根据报名人员的个人隐私信息立即进行面试,不再参加集体面试,面试合格且体检合格后可签订就业协议书。”
章达的首选是留在郑州,而不是回到老家,所以这项招聘并没那么吸引他。“一旦开始找工作,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就会冰冷地呈现在眼前,这是以前在校园里没想到的。”
“还有一种选择是去医药公司,但是读了8年再去企业有点不甘心。”据河南中医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介绍,学校往年的供需比能达到1∶10,学生依旧很抢手的。
但是学院的统计也显示,不同专业的需求差别很大。其中护理专业的学生最为抢手,供需比超过一比十,其次是市场营销(医药贸易)专业、药学专业、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可惜的是,章达的专业并不在列。
当然,机会还是有很多的。从三月份开始,河南中医学院陆续会有不少大型的招聘会。“好好准备准备,收获肯定还是会有的吧。”章达给自己鼓气说。
2014年2月14日,对张孟丽来说无疑是个三喜临门的日子。在这个与家人团圆,与爱人相聚的双节假日,她终于收到了来自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聘用通知。“感觉医院领导还是很有眼光的。”收到聘用通知时,张孟丽这样向家人打趣道。
张孟丽是今年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妇产科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外求学8年的她打算回河南老家工作。作为2014年727万毕业大军中的一员,她深切体会到了在“更难就业季”里找工作的压力之大,竞争之惨烈。“今年各大医院都缩招了,去年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招24个人,今年只招4个人。”当看到郑州各大医院招聘人员计划出来后,张孟丽顿时有种找不到工作的感觉。“有点不知所措。”张孟丽看到最近一段时间清秀的脸上异军突起的痘痘时,这样形容自己当时的心情。
张孟丽还是很幸运的。由于本科和研究生就读的吉林大学属于211、985院校,在首轮的简历大战中,张孟丽往往能够接到郑州各大医院的面试通知。
2月7日,大年初八,是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面试的日子。由于所学的专业是妇产科,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比较对口,因此张孟丽十分重视这次的面试。早上6点,天还没亮,张孟丽就已经出发了。在张孟丽赶到面试地点时,医院行政楼的大礼堂里面已经乌压压地坐满了人。当想到自己将要和这么多人竞争为数不多的岗位时,张孟丽不禁倒吸了口冷气。
“面试官有20多个人,院长坐在中间,还有别的的院领导和各个科室的主任,感觉压力很大。”短短5分钟的面试,张孟丽感觉像经历了一场世纪大战。“我表现的并不是很好,有些问题回答的并不全面,甚至有的答不上来。但是我觉得医院更看中大家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在张孟丽眼里,也正是这个原因,自己才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但是,由于现在大医院的门槛很高,张孟丽的一些本科非211学校的同学有时候连面试机会都没有。
“医学院的学生现在都是高不成低不就的。医学生学习年限比较长,通常都是7年到8年,学习很累,付出很多,所以都想找一个好工作。一般的医院大家都不愿意去,特别是基层医院。可现实是大医院招的人实在很少,大家挤破头想去,而基层医院,甚至是一些市级医院,却很难招到比较优秀的医学生。”张孟丽说。
作为一名医学院的毕业生,张孟丽感慨地说:“本来考大学就很不容易,既然考出来了就都不想再回去。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待遇也没有大医院好。从个人发展来看,基层医院的医生就没有知识更新。几年以后,不同选择的同学之间,差距就出来了。”
“目前,农村医院的硬件设施跟不上,患者都去大医院看病,在基层医院患者源比较少。如果医学生选择去基层就业,很多在大学和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东西也用不上,能力发挥不出来,能够说是大材小用。因此尽管竞争非常激烈,大家还是愿意往大医院挤。”面对现在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张孟丽说,“我觉得国家应该更重视基层医院建设,投资更多的资金去完善其设施,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更好的激励机制,让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有职业晋升的通道,要完善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样才可以吸引更加多的医学院毕业生去就业,也能给有能力的毕业生更多的充分的发挥自己才能的空间。”
施行就业一揽子计划,刺激经济稳步的增长。采取了更加积极、保障就业、“开源节流”的策略,让有形的手发挥作用,吸引产业回归,扩大就业。对出口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服务业,提供政府援助、商务支持,以便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创造就业岗位。
激励多种灵活就业形式。德国联邦政府为失业者自谋职业、经营小本生意、季节性短工等多种就业形式提供资助,如补助、免税、培训等,提高就业人员的待遇水平。有资料显示,德国季节性短工制度自开始实施到2009年第三季度为止,该制度使德国20万人免于失业。
实施提升技能的培训政策。英国针对新成长劳动力、在职员工、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的特点,实施提供“激发创业文化”技能学习计划、就业培训补贴等不同的培训策略。此外,英国政府对雇用长期失业青年6个月以上的企业给予免税就业津贴。
扩大财政投资,积极发展内需主导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开始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将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外需主导型经济转换为积极开拓国内市场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此外,政府还采取了逐步加强能力开发等综合措施,以缓解一天比一天突出的结构性失业矛盾。
增强教育市场与就业市场的关联性。为降低教育成本和雇主的人力成本,新加坡政府鼓励更多的高中毕业生和青年进入五所理工学院(相当于大专)学习实用技能。此外,大学或学院在调整学科设置或确定招生规模时,充分依据人力市场的调查和对经济发展的预测。学生在大二结束时才结合市场需求和个人兴趣确定具体的专业学习方向,且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同时在两个系选修两个专业,以提高就业竞争力。(邱玥整理)
南京大屠杀公祭习谈公祭日亚欧行无人机闯空中禁区呼格案再审结果不动产登记西部冰川萎缩股市年末躁动小年火车票今日开售廊坊幼儿园危房倒塌案3大疑问东三省人口流出习公祭日讲话谈吃空饷问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