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星光 第二十届毕业生论坛来了!是夏日限定更是来日方长!_新闻资讯_爱游戏官网下载,爱游戏入口,爱游戏网页版官方入口
快速导航
新闻资讯
分类
三全育人·星光 第二十届毕业生论坛来了!是夏日限定更是来日方长!
来源:新闻资讯    发布时间:2024-08-10 19:43:18

  “搜集故事、分享故事、延续故事……我们在各自角色下描绘民大毕业季的轮廓,传递民大精神。毕业生论坛除了力求对民大学子的人生规划有所启发,同时也是一份送给毕业生的特殊礼物。”今天下午,学校第二十届毕业生论坛在光谷音乐厅举行。来自不同学院的10组嘉宾与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竞赛过程及学习经验等宝贵经历。校长李金林、党委副书记白江源、副校长段超、副校长杨胜才、总会计师乔俊杰,党委学生工作部、教务处、双创学院等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副书记出席论坛现场。全体师生通过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观看本次论坛。

  只学课本上的理论终究是不够的,从多种途径学习实践层面的知识,才能更好地提高个人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这种考虑,我选择加入电信学院的智能车实验室。

  智能车实验室的选拔较为严格,需要学生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层层考核,最终也只录取10人左右。我太想进入实验室了,所以经常一下课就去实验室做题,在一个座位上待很久。期间,会有一些人无法适应而选择退出。

  我很感谢当时的队友们。我们一起相互鼓励、支撑,频繁告诉自己和身边的人:坚持一下,再坚持一下……而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基本都进入了实验室。

  首先,我觉得课余时间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是很有必要的。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缓解学习和备赛期间的疲劳,帮助自身调整状态,是很有效的“放松剂”。

  另外,作为我本人比较擅长又很喜欢的球类运动,乒乓球确实充满了智慧和对抗,十分考验耐力和应变能力,有时候临场做的决定会影响整个比赛的走向。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同样需要这些宝贵的能力。

  所以体育竞技不仅放松我的身心,还帮助我养成了坚持不懈和勤于思考的习惯。我会有意识地把体育竞技中学到的精神融入学习和竞赛,在学习中多思考、多练习,找到比较合适的方法并一直坚持。

  华为创新班是近些年校企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它是通过引进企业管理者进学校授课,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需求,进一步确立自身的职业规划。华为创新班的学员需要参与校企联合课程,一共98个学时。在课程结业时一定要通过实训考核、提交学习报告并参与华为ICT资格认证考核。

  作为电信学子,我深知学科创新的重要性,能有这样一个崭新的平台去提升实践能力、了解企业需求,不论是对我,还是对学弟学妹,都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希望在座的电信学院的学弟学妹们能好好利用这样的平台,为我国的“智造”事业献一份力。

  可以去公司的官网找招聘信息,去公众号搜索关键词,或者去实习僧这种综合性网站查询信息。其次要注意简历的完善,将意向岗位所需要的特性在简历中反映出来。比如我之前做摄影师,有运营新媒体的经历,通过个人运营的微博、小红书找到了第一份工作,跨入了互联网行业。在之后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中,我了解不同运营的特性,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最合适的那一种。

  当然,投递简历时,我不仅投了运营岗位,也投了产品岗位,想试一试更多“踮起脚能够到”的位置,最终选择了百度的产品岗,虽然我没有做过产品,但我之前是摄影师,是产品的用户群体,我更了解用户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在这种略微“跨行”的情况下,一定要找到自身经历与意向工作的“连接点”,学会融会贯通。其次,要在正式实习中给所有的合作方留下好印象,并创造一些机会在他们面前露脸,熟人介绍也可以省去很多沟通成本。

  首先,最大的优点是我是一个靠谱、吃苦耐劳且工作上的能力还不错的人,领导交给我的每一份工作,我都尽百分之百的力完成。如果有余力,我会主动承担更多工作上的能力以外的事情,尽量保证所有经过我手的工作都不会出错。大家要格外的注意每份工作的“GD”,也就是job describe,可能它会写得比较模糊,但你要读懂背后的含义,真正把握招聘需求。此外,我是一个爱折腾的人,有时候能够提出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想法。作为实习生,老板对我的期待可能只有60分,如果有时候我能展现出80分甚至100分的效果,会让他们印象深刻。

  互联网竞争压力大,只有主动站出来的人才能提高被选择的概率。我既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也要让上级知道我能够把事情做好,需要在平时多展现自我。最后,我是一个比较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我和同事一起完成一个项目,每个人身上都背着一个KPI,一个项目的成果和任何一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要有一种“主人翁”意识,做好自己的任务,还要有一种“利他”意识,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同时让下一次交接变得更顺利。

  我一直是一个好奇心很强的人,愿意去探索和尝试。我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做减法,最终才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我还是一个很喜欢旅行的人,把自己当作一个点,向外360度辐射到每一个与我有交集的人,我去看当地人是怎么生活的,他们的人生态度是什么,他们做事情的逻辑是什么。见得多了,格局就会打开,很多东西自然而然就可以融会贯通。

  首先,我比较擅长利用网络资源。我一般会利用课余时间使用小红书、微博、B站等公共平台浏览相关联的内容来进一步丰富我的知识库。一旦遇到和自己的专业息息相关或者感兴趣的内容,我会立刻拿出笔记本记下来,绝不让知识在收藏夹里面“吃灰”。

  其次,我会经常进行“温故”。我在考研的时候还会经常翻看大一大二时做的笔记,这样的一个过程能不断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从而知道怎么合理运用。

  最后就是要保持着一颗求知的心。咱们不可以只拘泥于自己学的这个专业的知识,还应该了解更多领域的动态。

  我在大二的时候参加了第23届外研社国才杯英语辩论赛。它和中文辩论不太一样,一共分成4个队伍:上议院正方、上议院反方、下议院正方和下议院反方。

  辩论队培养了我的语言输出能力。用英语进行辩论需要时时调动自己的思维,把自己想表达的东西转化成英语输出。其次是思辨能力的培养。不同于传统的中文辩论中一个辩题有正反两个思路,英语辩论要求我们想问题的时候要进行多维度发散,对对方的维度要有一个及时的预判,因而要求我们要敢于去发散思维,不要被一些条条框框局限住了。

  因为我的大学四年修读的是英美文学专业,会对语言有高频输入,通过四年的学习,我对英语的语言结构、语法词汇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都有了比较全面的理解,我希望在研究生阶段多进行一些输出的工作,因此选择了英语笔译专业。

  我一开始就希望能去北京、上海地区的985学校进行深度学习。当我做了北大的真题之后,发现北大的题目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而且出题风格特别对自己的胃口,因此决定冲刺北大。所以也建议我们大家在准备考研之前,可以去买一些真题资料,去尝试不同院校的题目,找到最适合的选择。

  我第一次和研支团有深入接触是在筑梦志愿服务队刚刚组建的时候,当时因为缺乏经验,遇到了很多困难,便向研支团的学长学姐们请教求助,得到了研支团温暖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后来通过对研支团的深入了解,逐渐被这个团队深深吸引。

  我受国家和社会爱心人士资助,才得以安心完成学业,所以回馈社会的想法格外强烈。作为青年,我应该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进行复兴力量的传递。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了,但是一群人就会走得很远,研支团是一个不论从组织纪律还是培养体系都很完善的温暖向上的团队,能和一群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共同做一件事,让我很有归属感。

  曾经有个小女孩,在我离开的前一天跟我说:“我的成绩不好,我一直都感觉自己不是一个好孩子,但是黄老师你和我说,即使成绩不好,也能成为一个闪闪发光的人,你是第一个这样对我说的人。老师,谢谢你,我把你的名字写到了我的本子上,我会记住你的。我以后也要像你一样!”

  当然,我也确遇到过很多困难和挫败。记得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我提前准备了很久,但全班只有不到10个人在听讲。因为那里的学生已经对学习丧失信心了,每天来上课就是混日子的。当时我每天都在“放下助人情结、尊重他人命运”和“我要做一个好老师,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的想法中反复横跳,也为此去请教了我的高中、大学老师与学长学姐。之后我开始思考,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需要的?以及什么是我能做的?后来我发现我们能做的可能就是陪伴,然后给他们带去一些不一样的观点,让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是多样的。

  我想把家乡人民的淳朴、善良、勤劳、吃苦耐劳的品质带出来,在我很忙碌或者压力很大的时候,这些品质可以激励我。我想带回去的是这样一个世界的多样性,告诉他们,美和优秀都不是只有一个标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最好的自己,都可以活出自己想要的闪闪发光的人生。

  其实在大二之前,我并没有考公的想法,准确地说是还没有开始对未来进行规划。不过在高中毕业后,我就在思考自己是不是能为社会作出一点贡献。于是在进入大学时我第一个加入的社团就是院青协,同时也加入了我们当地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大二的时候,我参与当地的疫情防控工作,接触了很多基层工作者,同时在组织家乡的七彩假期志愿活动的过程中,和街道社区的工作人员有了更深的交往,我逐渐对基层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于是我开始思考去做一名公务员的可能性。

  在大学四年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我认识到志愿服务和公务员有着共通之处:一个是服务于特定群体,另一个是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我很乐于做志愿服务,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也收获了价值感,所以感觉自己还挺合适公务员这份工作的,于是就将公务员纳入了我的职业规划。

  最有挑战性的应该是去年暑假校青协承办的第一届“一起云支教”活动。由于前期对接不畅等原因,活动一度陷入僵局:小学生的家长积极性不高,部分志愿者想退出。

  为了顺利解决这一个问题,我和各个小组长先后和志愿者们沟通,争取多留下一些人员。同时我在全国高校领队群里寻找高校补充一些未对接小朋友的名单,也向主办方反馈了我们的对接缺口,最后算得上是比较圆满地解决了这件事。

  在家你还担任了共青团石柱县在外学子委员会常务副书记,可以为我们粗略地介绍一下吗?

  我所在的组织是共青团石柱县在外学子委员会,是由一些清华北大等高校的同学在2014年10月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现在已经是第9届了。其组织的宗旨是饮水思源,回馈家乡,每年寒暑假期间都会举办很多的志愿服务活动,比如组织优秀大学生前往县内各个高中的高三班级,为他们传授学习经验,缓解学习压力的金牌宣讲;每年寒暑假在县内十余个青少年之家为辖区内小学生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素质拓展、自护培训等服务的七彩假期;还有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需求,成渝双城铁人三项比赛、助力春耕,疫情期间的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等。家乡哪里要求我们,我们就会出现在哪里。

  肖:张丽可以说是我们宿舍的“学习担当”,她是我们宿舍每天最早起床学习的。每到期末的时候,她也会主动整理复习资料,并分享给室友们。我觉得她有很强的内驱力和执行力,在无形之中也带动了我们宿舍积极学习的氛围。

  张:任馨同学是我们寝室的“生活担当”。平日里,她会积极督促我们整理内务,维持寝室整洁;会关注天气变化,提醒我们及时增减衣物,注重身体健康。当寝室中有人遇到生活难题或者情绪低落时,她会主动关心,嘘寒问暖,在日常生活中给予我们细心的关怀。

  任:曹心怡是我们寝室的“话题担当”。她经常会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找到新的话题,和我们大家一起讨论,比如问大家最喜欢哪个哪本书,哪个电影人物,或者对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新看法。在她的带领下,咱们进行活跃的讨论,大家也是在这种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彼此性格、爱好、观点的了解,为我们长期的愉快相处打下了基础。

  曹:肖瑶是我们宿舍的“氛围担当”,她性格活泼,并且很细心,会主动调节我们宿舍的氛围。印象很深刻的是在大家都上岸的那一天,肖瑶自己掏钱包,给全宿舍点了肯德基,还给每个人买了一枝鲜花,我们就在宿舍支了一个小桌板,几个人一起吃喝、聊天,谈人生理想,一起享受上岸的喜悦和久违的放松。

  张:我和曹心怡同学有各自喜欢的历史人物,平时我们俩会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讨论一些历史人物。通过这一些讨论,我们对一些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甚至人生态度,都会有更新的理解。这也促进了我们对历史学专业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专业知识面也得到了拓展。

  曹:是的,我们分别喜欢中国古代史和世界古代史,跟张丽交流既丰富了我的世界史知识,并且为我考研专业课复习提供了很大帮助。

  任:我和肖瑶是一起去双子塔的学习伙伴。早上我会用很多方法帮助她战胜“睡魔”,然后她骑着小电驴和我去图书馆。我们也会抽空提醒对方,把手机放一边或者互相保管彼此的手机,帮助彼此共同战胜“玩手机”的“贪念”;互相分享学习资料、网课资源等,回寝室后讨论今天的学习情况,互相查漏补缺。

  曹:当然有啦!那是在考研复习的期间,大家比较紧张,很久没有一起放松了。那天我在图书馆复习,忽然收到任馨的消息:曹心怡赶快回来吃蛋糕!当时精神状态比较疲惫,这个“催促”让我感觉到很温暖,马上赶回去寝室去参加这个幸福时刻。当时大家一起唱完生日歌时,任馨许愿,她对着摇曳的烛光非常激动地说“大家都上岸!”,围坐在蛋糕前的我们怀揣着感动、喜悦和期待,一起鼓掌。现在这个愿望真的实现了,这个记忆在我心中弥足珍贵。

  任:虽然我们在本科期间的经历并不丰富,但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都为自己的“小愿望”而奋斗着。其实宿舍平常的集体活动其实蛮少的,大家各有各的节奏,也不会彼此干预太多。临近毕业,我们大家都希望一起来一场“泰山之旅”,也算给大学四年画上圆满的句号。祝愿我们也可以在接下来的研究生生涯中,继续彼此陪伴,向阳生长!

  从初中开始,我阅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兴趣驱使我一直试图寻找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高一时,我偶然读到了《宣言》。这本《宣言》的第一章开篇第一句话“迄今一切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为了领悟这句线次,并做了大量批注。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我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马克思主义一直能够吸引着我,并使得我在它所指引的事业上不断深耕,归根到底在于马克思主义对于现代世界之根本问题在原则高度上的自觉领悟和实践改造。因此,我对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把握是落实到现代世界之内在问题的时代性之上而不断出发的。

  最让我难忘的是做《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以人民为中心”价值体现的调查研究》这个大创项目时,我们前往锦绣龙城社区做出详细的调查访问的经历。当时为了真正深入一线了解武汉抗疫的真实的情况,我们联系该社区的党委书记开展访谈。他向我们讲述了2020年武汉封城时他们在社区抗疫的经历:该社区居民人数众多,面对十分严峻的疫情形势,他们迅速组织党员冲向抗疫的第一线,封锁社区并轮班值守、运送生活物资、协助处理感染病例,哪怕是年关,也没有和家人团聚。

  也许,我们在今天已经听过很多这样的故事,也许我们已在岁月的平常中淡忘了这种伟大,但在那时候我是深受触动的。他们是真正站在抗疫一线的前行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支撑起党员这个身份的重量。历史因他们而在岁月的流逝中变得无比深沉、厚重。

  我想说的是大家已经习以为常的八个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句话可能承载的是无数人的一生。我曾了解到黄文秀的故事,她是和我同一个专业的,硕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她本来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大多数人认为的更美好的生活,但她始终没有忘记初心,毅然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践行自己的使命,“不获全胜,决不收兵”。我希望这几个字能够穿透历史的时空,在一代又一代员的信仰中扎根下来。

  跨学科跨专业去组建一支竞赛队伍最必须要格外注意什么呢?是如何将不同学科相融的呢?

  跨学科组队最重要的是各取所长,突出亮点。首先队友很重要,认真负责、有想法和冲劲的队友会让我们事半功倍。其次,头脑风暴时一定要结合时事热点和专业特色,这样项目才非常容易脱颖而出。你们可以从交叉学科入手,寻找不同学科的交汇点。比如我和机械专业的同学组队参加挑战杯创业竞赛的时候,尝试融合了节能减排和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这两个点,研发了激光清洗机器人。将传统的人工去除铁锈转变为机器人激光清洗,解放劳动力的同时还可以将铁锈回收,避免了二次污染。这是让我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比赛,虽然在此之前,我对机械制造知之甚少,但这次经历让我体验到了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的魅力。

  湖长的主要工作是每个月参加各级河湖长的联合巡查活动,和大家一起监督南湖各个排水口的排污情况、湖泊周围是不是真的存在违章违反相关规定的行为等等,同时记录一下岸边的生态环境、拾拣垃圾。民间湖长也可以认为是大家的传话筒,大家发现污染湖泊的现象或者对湖泊改善有什么好的建议,我们都可以收集并转达给相关部门。

  大二时,我和武汉市爱我百湖志愿者协会、政府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一起去华农巡查整修的六塘一渠工程。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湖泊水质整治工程,让我对我们专业的认识变得更立体、清晰。

  资环学院有四个专业: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环保本身也是当下很重要的一个议题,所以我们这些专业本身都非常贴近社会所需。所学知识也非常具象。比如我们会去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环保局等单位做参观实习或者田野调查。

  有些人觉得这是天坑专业,但我还是有点理想主义,总觉得碧水蓝天需要人来守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也是我们的祖国一直在践行的生态理念。我觉得环境科学专业就是这样给予我一种以人为本的“使命感”。另外,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正是热爱促使我学习环境科学专业,让我在这样的领域走得更远,不负资环学子肩头背负的责任。

  弟:因为我们父母都是医生,在家人的影响下想选择医药相关的专业。相比医科大学,我更倾向于去综合性大学,再加上朋友和我们分享民大美丽的风景,后来就选择了民大的药学专业。

  哥:一方面因为父母都是医生,我们从小向往医药行业,另一方面在高中的学习中,我发现了自己对化学和生物学科比较感兴趣,希望本科的专业与自己的兴趣相符。而且我们来自瑶族,对中南民族大学这样一所实力比较强的综合性民族院校充满了憧憬和向往,所以最终选择了中南民大的药学专业。

  弟:因为想要挑战自己,我选择了考西北工业大学的研究生。在备考期间我每天早出晚归高强度地学习,时间久了会感到很累。在哥哥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备考状态影响下,我每周也给自己充电,适当地放松,让自己保持高效率的学习状态,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哥:我认为本校的科研环境和师资力量都很好,对自己以后继续深造很有帮助,所以最终选择了考本校的研究生。我在备考期间每周会休息一天,和朋友外出放松充电,让自己活力满满地投入下一周的复习。但同时我也容易懈怠,受到弟弟全身心投入复习的影响,我除了休息时间以外,都会努力保持高效复习的状态。总之,我认为备考计划应该依据自己情况来安排,对自己最合适的计划才是最好的计划。

  你们在考研时分别报考药物化学和药理学两个不同的专业,当时是怎么考量的呢?

  弟:我觉得人体是一个非常奇妙的存在,加上我了解到西工大的医学研究院有一个课题组是做肿瘤发生机制、抗癌靶点等的相关研究,我对此很感兴趣,所以最终选择了药理学方向。

  哥:因为本科期间在实验室学习天然药化的实验而对药物化学方向很感兴趣,加上导师的研究方向是天然药化与生物合成,既能学到化学实验的操作,也能学到生物实验的知识,我就坚定了选择药物化学专业的决心。

  我在大学四年参加了很多的比赛,获得了近百个奖项,参加过四五十场展览。这些竞赛、展览对我来说更像是一个持久性的激励,会不断地鼓励我去挑战自己。起初只是参加学院的一些比赛,后来我慢慢地尝试,参加市级以上甚至是国际级的比赛,并且获奖。竞赛是一个很好的一个试金石,这些经历体现了我的专业能力的阶段式提升,对我来说也是一段丰富的经历。

  我的一些作品也漂洋过海去到世界各个地方,在韩国国会、釜山艺术会馆、俄罗斯艺术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美术馆等重要场馆展出。这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骄傲的事情,因为我带着中国艺术走向了世界。也许它暂时所覆盖的范围很小,受众也不多,但它让我产生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觉得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曾经参加过互联网+、大创、创青春等竞赛,互联网+拿到了湖北省主赛道的银奖,大创国家级结项也拿到了优秀团队奖,创青春也拿到了二等奖。我参加的大多是跨学科的项目,和来自不同学院、专业的同学一起碰撞思想是很有趣的。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开展大创项目的过程中,赤脚医生、乡土文化给了我比较大的冲击和影响。作为艺术生,我们学习的知识往往是西方的体系,当我真正扎根到乡土时,我体会到了历史的厚重感,开始在作品中融入优良历史传统文化元素,赋予其更强的人文感、民族感。

  为什么就业时选择了新媒体运营这个和专业不太相关的岗位呢?你对它的理解是怎样的?

  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觉得我一直在艺术设计的领域发展得不错,为什么最终选择了新媒体运营的工作?我认为,艺术设计经历可以为新媒体运营提供审美和技能的支撑,加上曾经在联通、烽火通信等央企参加的新媒体相关实习,我对新媒体的兴趣就更加浓厚了。

  后来我报名入选了团中央宣传部举办的新媒体技能成长营,有幸成为前往井冈山全国团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参加线下培训营的一员,我感觉到很骄傲。当时整个训练营一百多人里有大学生,也有非常顶流的大咖网红,还有各个团省委的负责人,我和这些优秀的新媒体人们一起学习,借助更高的平台提高个人。这些对我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经历。后来我又参加了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和中国青年报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生国际交流与传播骨干培训班,这个经历既开阔了我的视野,也丰富了我的经验。

  中南民族大学毕业生论坛始于2003年,是一档立足全校学生,深入院系和师生之间,搜寻有故事的毕业生的人物现场访谈节目,由党委宣传部、党委学生工作部、招生就业工作处主办,大学生记者团承办。作为学校“三全育人”系列品牌活动之一,毕业生论坛已经持续了20年,邀请了众多优秀毕业生和校友进行分享,充分的发挥了学生引领学生成长的示范作用,营造了积极向上、踔厉奋发的校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