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导航
农产品
分类
2012医药产业走出低谷
来源:农产品    发布时间:2025-01-06 14:58:38

  如果你只看报纸或微博,2012年也许是医药水深火热的一年。但事实果真如此?在这深化医改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我国在医疗和药品方面启动了新一轮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和挂号费、实行医事服务费制度等。随着自我药疗等健康知识的普及,大众对医药卫生方面的关注与日俱增,拉动了“大健康”产业的发展。虽然曾经历“毒胶囊”等低谷,但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形象地将这一年总结为“走出低谷的2012”。

  2012年是整个中国的革新年,对医药行业而言,这亦是重要的转折之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2]11号》的发布,为行业带来政策环境上的改善;毒胶囊事件为药企整体带来产业拐点;药企蜂拥进入大健康领域,从而寻获新的利润增长点,淘宝、京东、一号店等第三方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的加入,刺激医药电商业绩翻番;更有诸多药企为了自身发展而争相并购,力图打开新局面……

  纵观2012年医药产业的整体发展走势,明显呈现出有别于去年的积极、蒸蒸日上的景象。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于明德形象地称之为,“走出低谷的2012”。

  2012年,最让公众震撼的医药行业事件非“毒胶囊”莫属。尽管国家药监部门在新闻媒体报道曝光后,迅速对涉事公司进行了严厉的查处,并将涉案产品依规定分批召回,然而由“毒胶囊事件”引发的思考却未停止。

  业内人士一致认为毒胶囊出现问题大多有三点:1. 不法企业缺乏自律,缺少道德底线. “唯低价”招标制,迫使企业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中标,最终忽略药品质量;3.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力度不够。

  某行业协会资深大佬则透露,他曾与药监部门官员讨论过,认为药企越轨完全是被低价中标所逼。“一毛钱一袋牛黄解毒片,两毛八一支青霉素,这价格别说生产了,原料的成本能收回来吗?”以蜀中制药在安徽中标的复方丹参片为例,规格为60片/瓶的复方丹参片,中标价为0.95元,而真实生产所带来的成本至少也需两元钱。

  “你肯定要问,赔本企业为什么还要做?因为药企要生存。不中标,企业没单就关门了,所以即使赔本,只要生产一天,资金流动就在,企业就还能运转下去。”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李国锋教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药品配送实行招投标制度,药价大幅度降低,药企利润低下,因此出现压低成本、违法生产的行为。

  李国峰教授也指出,由于我国药物研发能力薄弱,很多药企生产的都是缺乏竞争力的普药。部分药企采用降低药价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为了获得利润只好牺牲质量。

  据媒体披露,由于招标价过低,药品原料价格却节节攀升,很多药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偷工减料——知名药企减少到1/3,普通药企减少到1/4,某些大胆的药企甚至减少到1/6。

  讽刺的是,蜀中被药监部门盯上也是因超低价,随后其苹果皮制造板蓝根的丑闻曝光。而在毒胶囊事件发生后,蜀中制药旗下的阿莫西林等多款产品也牵涉其中。一家年销售额20亿元的知名制药企业,三番两次涉及药品质量安全问题,令人们不得不深思。

  一个年销售额20亿元的知名制药企业,三番两次涉入药品质量安全问题,让人不禁心寒:大企业尚且如此,小企业岂能更好?

  从地沟油到三聚氰胺,从皮革奶到毒胶囊,关系着百姓生活、生命安全的产品,一次又一次地出问题,一次又一次地冲击公众的底线,一次又一次地挑战下限。此类问题非但屡禁不止,更有愈演愈烈之势。

  作为药物辅料,药用空心胶囊的重金属含量在《中国药典》等法律和法规中已有明确要求,然而检测职责却缺乏明确规定。按照业内人士介绍,胶囊中重金属含量的检测,基本都靠原料进厂时的自检。

  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会长付明仲接受39健康网采访时精确指出,按照我国的GMP认证要求,制药企业首次进货都应该检测。换言之,企业以对进厂原料质量不知情为理由辩护,实属无稽之谈。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7 .6万个药品批号,备案药企多达四五千家,药监系统的人手远远不足。除缺人之外,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药企工作人员透露,我国在药品质量检验上基本只看有效成分是否达标,杂质度是否可控,原料来源、添加剂成分等方面未必可以检测出来。

  另外,法律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远远低于违法成本。毒胶囊涉事企业,被查处后仅处以2万至5万元的处罚,没收问题原料和成品。对企业而言,这些罚款犹如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中国医药报刊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冀湘认为,药品监管工作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巨大工程,应首先完善相关制度,并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尽职尽责。

  而南方医院李国峰教授则建议,药企应当严格执行药监局发布的《加强药用辅料监督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将药用辅料的生产和使用也纳入视野,实现药品生产供应链全过程的监管;监管部门也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减少监管盲区。